万科|观点地产新媒体专访中城新产业创始人刘爱明:窄门渐宽( 二 )


“不可能不配合就能把它(产业)做好,掣肘太多,最后效果不好。”开发商勾地思维难变,最大的服务对象反而是政府,成为中城新产业真实的写照,“因为政府是真要搞产业。”
初心是与中城新产业合作的最重要契机,即便谈起最近与华润置地合作成立的新产业运营服务公司“润城新产业”,刘爱明第一句提起的便是:“坦白说我觉得央企是要真搞。”
刘爱明有他的判断依据,最直白的理由是:“华润答应政府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
坚持初心让企业前行有了便利,刘爱明深有感触。
他用坪山药厂项目举例,这是深圳首个“药厂上楼”园区:“把药厂建在楼上,原来没有这个做法,全是趴在地上。这也意味着所有部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都要有政策突破,但是政府愿意支持。”
正向的反馈,也让刘爱明对未来更有信心。在六周年的朋友圈上,他分享了这样一句话:“窄门之路,渐行渐宽!第二个五年,目标明确,信心满满!”
目标
站在下一个五年的开局,我们问及刘爱明新的目标,他直言有两个:一是服务客户规模,二是客户服务满意度。
“第一个,在第二个五年结束的时候,能不能做到50万客户;第二个,客户服务的满意度是不是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比如说保持在85分以上。”呈现到结果上,刘爱明提出了上市的目标,不管是新成立的润城新产业,还是中城新产业。
“服务1万客户还是少了一点,要服务10万、20万,甚至到50万。我们希望服务客户的规模上越来越大,这是一个目标。”
刘爱明重新提及中城新产业的愿景:服务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在这一刻似乎有了一些新的内涵。
在过去,因为几乎没有人为转型企业提供必要服务,刘爱明创业的第一个五年更多是在填补从0到1的空白。如今已经转变成为从1到N的复制。
万科|观点地产新媒体专访中城新产业创始人刘爱明:窄门渐宽


中城comp@ss举办药企培训,现场参会企业300家
comp@ss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资源已经细分为技术、资金、人才、市场、联盟,更是已经落到实处,在技术领域有中城·智能硬件加速网络、清华中城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等,为解决产业资源对接,打造出中城天集社等等。
其中,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与天集社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服务生态,天集社则对产业资源进行高效的梳理和整合。
“天集社上有4万客户,一年就要增加一两万,并且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我们全国化,估计再过两年就能到10万这个量级,未来能有几十万。”刘爱明觉得需要更多同行来创造更大的声势,从而推动市场更快速的发展。
他提起智能硬件加速器下专门为企业提供降本增效等服务的科理中城,觉得这个公司的生意还可以,但是没有达到预期。
在刘爱明看来,这其实是中国制造业整体的问题。不久前,他还转发一条微信,指出中国如今是制造大国,但还未能达到制造强国的标准。根本原因在于前端的设计未受重视,降本集中在后端招投标上,“产品的成本在设计阶段就决定了70%。”
“企业反应还是很热烈,但是确实需要过程。如果服务商多了,大家对这个行业就重视了,服务水平也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不过,在规模之余,客户满意度才是刘爱明认可的基础:“没有客户满意度,规模就没用,多少都不满意。”
刘爱明将满意度调研分了两部分,基础服务和产业服务,最为特色的就是产业服务,因为产业服务是低频、个性化的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