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观点地产新媒体专访中城新产业创始人刘爱明:窄门渐宽( 四 )


随着时间的沉淀,那些以前看似“阳春白雪”的服务,在一步步落到实处,成为身边的“柴米油盐”。
“我们希望能真正地服务到客户,这一点很重要,才能形成竞争力。”一点一滴的服务,组建成为一砖一瓦,搭建起中城新产业的竞争力“护城河”,也推动着中城新产业从1到N的步伐。
以下为观点地产新媒体对中城新产业董事长刘爱明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地产新媒体:空间提供是怎么匹配产业发展的?中城新产业希望以一个龙头加周边的产业引进,还是同一产业集中在一个园区,或者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刘爱明:我们中城的观点一直是垂直的,并且要越分越细。这些年做下来,体会是分得越细越好做。
举个例子,前几年我们谈智能制造,发现这个概念很泛,落到空间经营、园区运营、服务客户这一块,你就说不清楚什么叫智能制造企业,特别泛,太泛了就不好服务。
后来我们分出了两块,一块叫智能硬件,一块叫智能装备,这就很清楚了。硬件是电子产品,装备是大的工业设备。广东是电子制造业为主,就是智能硬件类的,长三角则是装备比较多,生产汽车配件、轴承之类的会多一点。
智能硬件是电子产品,把它分出来,就能说得更清楚一点。其实跟做房地产一样,客户定位越细越好。
你的房子全是300平米的,或者全是30平米的,都可以做得很精彩。但从30平米做到300平米,我不知道怎么把一个项目做精彩。如果户型有30、80、120、200、300平米的,可能就不好做了。但是只有300平米左右的两种户型,就很好做。
越有针对性服务就越好,这也是未来社会的趋势。所以现在我们做园区,未来肯定是越来越细。
观点地产新媒体:如果越分越细的话,精确定位的客户群体是否会越来越少,怎么支撑整个园区的运营?
刘爱明:其实不用担心,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面对的都是庞大客户群,中国的体量太大了。
一般项目20万、50万平米都不在话下,反而是定位越精准越好做,企业越容易形成集聚。感兴趣的人都到我这儿来,不感兴趣的人自然也不会来。
观点地产新媒体:产业定位如何选择?
刘爱明:产业定位就是顺势而为,要研究当地的产业氛围、产业环境,这个产业在本地能生存吗?产业链有极强的集聚效应,对上下游很依赖,所以不能凭空想象。
我最怕命题作文,因为我们认识的开发商很多,他说你看看我们这块地能不能干这个产业?那我就很头大,这是命题作文。
实际上我们是另外一个思路,比如分析医疗器械全国哪些地方能做就到那里去。所以我一直说产业要顺着来,不要逆着来,不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对润城新产业有什么样的期待,希望这个品牌未来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刘爱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组合,华润和中城在以前是有项目层面的合作,这个是公司层面的合作,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做。
公司给自己的定位是产业全流程服务公司,从前期顾问、策划,到后期招商运营都有。实际上就类似于万象生活在商业这一块,是一个轻资产的运作,提供从头到尾全流程服务,我们对这个是比较看好的。
我经常说两家结合初心很重要,我跟别人合作,经常问对方一个问题,你是真搞还是假搞?真搞咱们就干,不要忽悠我。
坦白说,我觉得央企是要真搞,答应政府的事要做到。我觉得华润是真搞,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接触华润这么多,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呢?我觉得首先华润的态度非常重要,它是真想做产业,我觉得能有这样的认知都很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