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雅居乐风波背后 行稳致远靠什么?( 二 )


无论哪方面看 , 花样年似乎都不应被标普突然大幅下调评级 。
难道标普说谎了?
事实上 , 在标普之前 , 9月16日 , 惠誉已将花样年控股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调至“B” , 展望为“负面” 。
9月27日 , 穆迪将花样年评级从“B2”下调至“B3” 。
三大评级机构联手做空花样年 , 显然不太可能 。 而10月4日的违约 , 则印证了上述下调的必要性 。
要知道 , 此次花样年的违约本金不过13亿元 , 不足其上述272亿元银行结余及现金的二十分之一 。
自然 , 这引发疑问:
第一 , 现金流的信息披露是否准确?
第二 , 此次违约是否为“技术性违约”?即“主动违约” 。
汇生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表示 , 从财务角度说 , 一家公司账面虽有钱 , 但这些钱是否能全部用于还债 , 真正能动的现金是多少只有花样年自己知道 。
黄立冲认为 , 花样年此刻肯定是遇到了什么难点 , 但不方便说出来 , “有难言之隐” 。
如何释疑 , 留给时间作答 。
但可肯定的是 , 江湖不信眼泪 , 无论股市亦或债市投资者都不应为此买单 。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 , 应披准披是价值根本、监管底线 。
客观而言 , 尽管港交所对信披监管较宽松 , 时效性、透明度及完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但超违约本金20倍的现金体量 , 却也很难凭空变出来 。

02
“主动违约”说成立吗?
LAOCAI
那么再看“主动违约” 。
正如黄立冲所言“没人会故意让自己的债券违约 , 这不符合逻辑” 。
但结合一些表现 , 主动违约并非完全没可能 。
一些迹象显示 , 花样年钱袋子中还有不少盈余 。
9月28日 , 花样年就将旗下物业上市公司彩生活旗下部分管理公司卖给碧桂园服务 , 对价不超33亿元 , 无疑是一次“大补血” 。
三条红线方面 ,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 , 截至2021年6月底 , 花样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7% , 净负债率为74.8% , 现金短债比1.59 。 仅一项超阈值 , 处于“黄档”行列 , 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0% 。
怎么看 , 花样年也有覆盖13亿元债务的实力 。 这也是外界质疑其“主动违约”的原因所在 。
那么如真如此 , 动机究竟是什么?
姑且先看下泰禾 , 作为房企债务违约的典型案例 , 泰禾为应对危机开启了“卖卖卖”模式 , 如将优质资产接连卖给世茂和五矿等 , 以获得现金流 。
问题在于 , 这种断臂求生能实现复活吗?
答案并不乐观 。 目前 , 泰禾累计违约债务仍超400亿元 , 并走上重组之路 。 只是 , 卖完优质资产 , 失去了流动性依旧负债高企的泰禾 , 对“白衣骑士”还有多大价值呢?
如果当时泰禾没有出手优质资产、而是稳住一些核心流动性预期 , 如今还会如此被动吗?
有此前车之鉴 , 那么与其拼命偿债 , 倒不如选择主动违约 , 保留优质资产与资金 , 无论在未来翻盘亦或引战亦或重整 , 显然能获得更多话语权 。
问题又来了 , 花样年真到此地步了吗?
肯定没那么悲观 。 不过 , 虽手握272亿元现金 , 债务压力也不可不察 。
今年6月末 , 花样年有息负债约512.21亿元 , 上年同期为411.16亿元 , 同比增长24.57% 。
再看融资成本 , 上半年融资成本约11.09亿元 , 较2020年同期约9.27亿元上升19.6% , 主要由于集团带息负债平均余额增加所致 。
企业预警通显示 , 花样年现存的12只美元债中 , 绝大多数是高息债 。 仅有3只利率低于8% , 7只美元债利率则高于10% 。 最高一只达到15% 。 将于今年12月到期 , 现存余额3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