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头|国字头房企“战时氛围”已经拉满

国字头|国字头房企“战时氛围”已经拉满


作者丨王迪
出品丨焦点财经
与众多民企迎接疾风骤雨式的“枪林弹雨”相比,国企在这场凛冬之中所感受的直接冲击有所缓冲。只是,在这场全行业的淘沙之中,纵然有银行间发债的“补血”,国企头房企也不免受到冲击。
在头部房企喊出“紧衣缩食”的当口,国字头房企也不自觉地开启“战时氛围”。
焦点财经梳理发现,目前国企及央企地产公司的主要动作有:出售项目股权、稀释地产股权、更名去地产化、重整换新、银行间发债融资“补血”等举措。
“一方面,虽然国企、央企融资环境有所放松,但是同样缺钱。另一方面,去地产化对企业贷款融资有好处,此时降低房地产比例也是一种分摊风险的表现。”一位业内人士对焦点财经表示。
虽然银行间发债利好国企及民企,保利、招商、金地等企业在近期进行了一些列融资,这让民企很是眼红。但是,与前一阶段民企“救世主”形象不同的是,一批曾经在地产“黄金时代”高歌猛进的国字头房企,同样感受到调控高压的阵痛,不得不为曾经的激进而买单。
11月26日,中交地产拟以2288.81万元转让厦门中泓地产2%股权。
11月25日,大悦城拟分层出售深圳福田2层办公房产,每层底价约1.64亿元。
11月22日,华润深圳拟8.1亿元出售深圳罗湖物业项目予华润水泥投资。
11月17日,金茂售出青岛一项目公司90%股权,回笼资金24亿元,而该项目曾是金茂历时7年之久打造的中欧国际城。
“其实,有些国企的负债要比民企高,只不过,国企有银行的相对支持,但是他们也受到去化率低的影响,国企、央企也面临资金回流压力。他们还不敢过多降价,所以国企、央企的现金流照样很困难。”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对焦点财经表示。
事实上,此次将资产摆在货架上的国企及央企在之前已经有多次出售资产的经历,而大多房企曾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扩张期,例如、金茂、中交、绿地等。有的国字头房企是整售,有的则是不舍曾经”打下的江山“通过稀释股权,引进投资者的方式进行。
以中交为例,脚踩两道“红线”的它近日优化业务结构动作频频。
上半年,中交地产曾几度出手转让股权资产。9月27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交地产旗下公司拟挂牌转让两家公司股权——慈溪中交港城置业有限公司50%股权、厦门中泓房地产有限公司2%股权。
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交地产营收49.49亿元,同比下滑17.54%,扣非后归属股东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上年同期的-0.67亿元,下滑425.38%。
【 国字头|国字头房企“战时氛围”已经拉满】与“断臂”求保稳业绩相比,一批房企则将心思放在了更名身上,借此摆脱地产行业如今的“魔咒”。
11月12日晚,混合所有制的优势正在丧失的绿地控股突然发布公告,宣称公司所属行业,已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但无关交易。
曾经销售额全国第二的头部房企,突然宣称自己“变性”,高调回归发家时的主业——大基建,一时间引发关注。这也是此轮首个国企地产主动更名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近期进行私有化退市的首创置业,则被“改装换面”由全资股东首创城发吸收重组,并由新公司主体承担全部债务。
基建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城发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阶段城市使命,切合时代主体。
无论是首创置业的“新衣”,还是绿地此时的转舵,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产这个“烫手山芋”正在被剥离。只是,绿地基建业务中,房屋建设依旧占大半壁江山,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占比73%。绿地是否能真正做到转型,还未可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