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传统戏一定要拘泥于正史吗?


编传统戏一定要拘泥于正史吗?



 喜欢读书的观众,常会给旧剧加考证 。因为他们一方面读书,同时又看戏 。遇到戏讲到某个人物或某件事项,而这些东西又见于史时,自然而然便有对照看看之心 。假如这个人常常写文章,那么他便会以对照之所得写成一篇;或者发表,或者不发表 。不过,这写出来的成绩,总不致没有机会与人见面 。从这里面看,于是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历史剧是否须合正史 。


 这题目一提出来,显然的是一个讨论的问题 。倘若以此为主题,发起一个辩论会,定可以期望有许多精彩的言论出现 。不过这是另一件事 。笔者既写出此题,姑且先发表自家的见解 。我的意思就是,虽为历史剧,亦不必拘泥于正史 。换言之,纵不合于正史,亦不为过 。

 说起理由来,这原是很容易明白的一件事 。戏剧是艺术的,可是历史演化本身却不全然是艺术的 。编戏的人,须把许多事情,放在一块,俾便于在一个短时间内演出 。同时,因了兴趣的关系和如何能使戏的本身臻于完美,乃不得不在采纳的内容上加以变化 。


编传统戏一定要拘泥于正史吗?


奚啸伯之《碰碑》


 加以变化的手段有两种 。一是删除,一是添加 。那么,在这样的行为上,便产生了“不合正史”的结果 。说起来,这实实在在的是很自然的事 。戏剧这种东西和小说很相类 。我们试看古今有名的历史小说(各种演义),有哪本是完全板起面孔专讲史书的?有哪本书是不经过着者用己意修改或添加许多故事的?试从头到尾串读一遍,一定会陆续发现无数的篡改正史,无数的添入故事 。尤其内中各段精彩之处,简直完全是着者一支笔在自己做文章 。


 要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固然有的是具有很好的动机,有的是具有很精彩的经历,有的是得到如玄想一般的结果的 。可是等到预备拿他们来做写小说的材料时,便会患不合格、太简略、或不动人的毛病 。而着者要利用这段材料,便非以想象力再加修饰不可 。


 譬如《西游记》演义小说和唐三藏法师玄奘的事情 。玄奘取经,唐贞观中确有其人其事,现有的佛经由玄奘手译的还很多 。他自己也着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以记自高昌国以西各列国的情形 。但是明朝吴承恩作的《西游记》一书,其中先不用说猴王历史的部分,即在玄奘西行的渊源一段内,有很重要几点是改过了的 。


编传统戏一定要拘泥于正史吗?


更新舞台《西游记》
 例如玄奘的身世原为士族,他之欲去佛土取经,原为中土流行的佛经经义难明,异说难定,故发愤要求得原文的经典 。这原是种考据家的科学精神 。在我们眼里自然极可佩服 。但这都没有通俗小说的资格,平常的身世引不起读者兴趣,于是给它改成状元父亲与相女母亲之子 。考据家科学的动机,改成魏征斩龙与太宗游地府的故事 。虽然他之所改是另有依托根据的(来源大概是《太平广记》和一些唐代写本白话小说中的故事),但其篡改正史则为事实 。


 再如其他的演义小说,例如《水浒》和《三国演义》,其中故事的来源干脆有好些是由元明各朝一些剧本中抄来的 。至于那些剧本写作的来源,无非是当时的一般流行着的故事而已 。他们与正史自然有相当的距离 。所以演义小说同正史相隔很远 。


编传统戏一定要拘泥于正史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