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 · 《论语》考点解读与历年真题解析( 七 )


全文共分五段 。
第一段:“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吾子、小人而已 。”“朋党”,指同类人因某种目的而在一起 。“自古有之”的“之”是代指“朋党之说”的 。“幸”是希望的意思,“惟幸”,说只希望 。“其”,代“朋党”,为第三人称“他们” 。听说有关朋党的议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只是希望国君能辨别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 。
第二段:“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以同道为朋”,就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朋党,“以”是因为的意思,“以同利为朋”,就是因利害关系相同而结为朋党 。接下去,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这里用“然”字转折,问道:“我以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那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这是说小人所喜好的是禄利,“禄”是俸禄,小人所贪的是财物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党引”是结为朋党,互相援引 。这句说,当他们利害相同时,暂且互相勾结援引而成朋党,那是假的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及”是到了,“其”代这些小人,“贼害”即伤害 。这几句说,到了他们见到好处而争先恐后,或者好处已经抢光了,交往也少了,则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能相保 。所以,作者重复说:“故臣谓小人无朋,伪也 。”再说君子,他们的行为完全两样:“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不然”,即不是这样 。“守”,是坚守、遵循的意思 。“忠信”,是忠诚、守信,“名节”是名誉、气节 。君子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以之”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之”,代上面所说的“道义”、“忠信”和“名节” 。这几句说,凭借道义、忠信和名节来修炼自身,那么君子就有了共同的道德规范,相助而得益,凭借这些为国效力,那么君子就同心协力,始终如一 。接着,作者用“此君子之朋也”一句,强调这些作为与小人截然不同 。因此,他得出结论说:“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退”是斥退,罢黜,“用”是进用 。这几句说:所以做国君的,只要斥退小人的假朋党,用君子的真朋党,那天下就安定太平了 。
第二段运用了对比 。作者在分析君子、小人的区别时剖析道:小人、邪者以利相结,同利则暂时为朋,见利则相互争竞,力尽则自然疏远或互相残害,从实质上看,小人无朋;与此相反,君子之朋以道相结,以道义、忠信、名节为重,同道、同德,自然同心,从这一意义上看,君子之朋才是真朋 。二者对比鲜明,水到渠成的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带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
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从各方面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 。与上文开头的“朋党之说,自古有之”遥相呼应,对上文结尾的“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补充和论证 。文中正反引用尧、纣时对朋党的利用,加强对比,阐明小人无朋,君子有朋,有关国家兴亡 。再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引用反面例证,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