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珠江”,爷爷奶奶们为什么喜爱珠江频道?

|“情迷珠江”,爷爷奶奶们为什么喜爱珠江频道?

文章图片

|“情迷珠江”,爷爷奶奶们为什么喜爱珠江频道?

文章图片

|“情迷珠江”,爷爷奶奶们为什么喜爱珠江频道?

文章图片

|“情迷珠江”,爷爷奶奶们为什么喜爱珠江频道?

文章图片

|“情迷珠江”,爷爷奶奶们为什么喜爱珠江频道?

有一个频道对老广东来说再熟悉不过 , 哪里承载着很多美好回忆 , 但对于新生代来说就显得不讨人喜欢 , 越来越陌生 , 在现代潮流化以及其他影视文化冲击下 , 无论是节目文化还是一些电视剧 , 或许迎合不到年轻人口味 , 接受不到新年轻的青睐 。
然而尽管时光怎么改变 , 对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来说 , 却是情有独钟 , 依旧迷恋的个充满人生历史的频道 。


收不到的FM频道 , 收不到电视信号的锅盖 , 却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主角
【|“情迷珠江”,爷爷奶奶们为什么喜爱珠江频道?】电视没普及的年代 , 收音机成为了主角 , 在卫生信号没有普及的年代 , 短短的天线 , 让它不是在哪里都能接收到想听的频道 , 在沙沙的信号波中 , 可能其他频道都收不到 , 对于一些在乡村、偏远地区的 , 但珠江频道却是唯一能在微弱的发射音频信号中收到 , 沙沙的频道中蕴含着熟悉的声音:《听戏剧》、《听古仔》《听音乐》、《听新闻》等 , 也是那时代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 。

到了黑白电视年代 , 伴随着时好时坏的雪花信号 , 锅盖收不到其他电视频道时 , 珠江频道却在漫天“雪花”中依旧坚挺 , 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
对于老广来说 , 无论是FM收音机还是迈入家庭电视 , 珠江频道一路陪伴着我们 , 只是越年长感触越发浓郁 , 所以对弈爷爷奶奶经历的不止是一个时代的娱乐方式 , 更是岁月的记忆 。


被时代推涌 , 有声载物浪波中激流勇进
有声电视的进入普及 , 对于那时看大戏是最讨人喜欢的有声即场表演 , 有声电视打开了一个年代的娱乐视野窗口 , 让爷爷奶奶在新奇中享受着 , 足不出口 , 就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电视节目 。
凭借本土化、娱乐化 , 在老一代艺术家的倾情演出的属于一个时代的经典 , 当年珠江频道有《万花筒》、《万紫千红》、《虾球传》、《公关小姐》、《乐叔和虾仔》、《情满珠江》、《河畔人家》的现代剧 , 也有古装浓郁小品系列短剧《孙秀才传奇》、《呆老学字》等在叶丹青、黄俊英、牛局长(鲁牛)、丘富(陈永红)的趣味演绎下 , 成为了那时代最好的经典 , 看广东电视台有个幻觉 , 或许我们看着比较眼熟的老艺术家 , 其实早在我们的记忆中中演绎过太多经典角色 , 朴素、低调的作风 , 让不怎么留意的我们 , 总有一种熟悉 , 却记不清哪里见过的感觉 。

无论是知识青年返城创业的爱情剧《情满珠江》、北方农村姑娘到广东打工的情感剧《打工妹》、还是改革开放前后广东农村乡土剧《冷暖两心知》 , 年代淳朴的年代 , 让其情感更加细腻 , 在坚持独有的“粤味”路线 , 使其在有声载物浪波中激流勇进 , 成为时代姣姣者 , 在广东地区 , 深受爸妈及爷爷奶奶的追捧及喜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