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股价反弹!地产拐点将至?行业分化下,这类房企长期确定性或显现

过去20多年,随着住房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从土地红利到金融红利的转变。但随着近年来行业格局悄然生变——无论2020年以来疫情来袭所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还是政策监管持续加强下开始转变的底层逻辑,均为“白银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当野蛮生长的时代正式划上句号,基于房企自身发展质量的分化将成为长期趋势。能否在分化中脱颖而出,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其中稳健发展、创造长期价值无疑是房企们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央企的“老兵”,华侨城正是长期主义的价值典范。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全面转型的2021年,诸如华侨城这类扎实稳健的央企房企,其优势将全面凸显。
01:行业分化背景下,央企背景构筑华侨城长期确定性
8月以来,此前股价一直比较低迷的地产股,集体迎来了修复时刻,尤其是有央企背景的头部房企带头上攻。数据显示,8月1日至8月17日,保利地产上涨29.76%,华润置地上涨13.27%,华侨城A(华侨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上涨11.63%。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趋严,但央企地产股能够率先得到资本青睐,其主要原因或许在于,央企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代表国家意志的体现。而对于华侨城而言,国家意志首先体现在公司颇具前瞻性的战略预判。
其实,资本市场一直以来都把华侨城视为“非典型”房企,原因就在于华侨城擅长通过文旅项目拿地。华侨城旗下业态多样,投资者似乎很难算清其综合收益,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站在管理者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或许会更容易明白,我们更应该看重华侨城可以为城市的整体发展,以及区域升级和城镇化创新带来多大的综合效益。如果对社会发展产生正向效益,政府就会对企业大力支持,并对其前期投入以各种方式给予平衡。
因此,地方政府与华侨城之间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恰恰是作为央企的华侨城可以凭借国家背书获取更多资源的原因,以及实现长期利润的坚实保障。
另一方面,资产与债务的安全是企业在任何时期发展的前提。在行业分化的背景下,华侨城可以凭借其稳健的财务状况,在穿越行业周期的同时,不断构筑商业护城河。
有统计显示,2020年全年破产的房地产相关企业共有470家,而上市房企暴雷,甚至千亿级别房企出现债券违约的情况也并非个案。因此,财务安全性和稳健性成为二级市场额地产股投资者检验房企成色的重要指标。而作为央企地产龙头,财务稳健的优势无疑让华侨城在行业大分化背景下,拥有了投资的高确定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侨城财务延续绿档表现。截至6月底,公司净负债率、扣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8%和69.2%;同期,现金短债比为3.18,相较2020年末增长94.4个百分点,平均融资成本降低至4.38%。
华侨城在拿地成本方面的突出优势也成为公司未来稳健发展的底气。从今年一季度的拿地情况来看,新增了5个招拍挂项目,其中2个文旅综合用地、2个娱乐用地、1个住宅用地;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拿地金额47亿元。预计未来公司在文旅综合项目成片开发优势的加持下,拿地成本仍能维持在较低水平。
02:响应新型城镇化战略,“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赋能城市发展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住房地产问题正是其中最核心的矛盾之一。虽然传统的文旅小镇、康养小镇风靡一时,但由于缺乏就业机会与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作用极其有限。正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的,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本内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