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房产泡沫、美国次贷危机:当房地产被资本家证券化会有多可怕( 二 )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地产激进运动中 , 每个日本人都“飘”了 , 他们坚信日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 要不然怎么都能把国旗插到美国纽约呢 。
越涨越买 , 越买越涨 , 在一轮轮的循环中 , 日本东京成了全球最贵的城市 , 日本国内市场上所有的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 , 每个普通人都背负着两到三套房子的贷款 。

结果是什么呢 , 资本流入地产业 , 实业发展几近停滞 , 房奴每天想着怎么还第二天的房贷 , 无心消费购物 , 日本国民经济除了一个随时可能会破裂的房地产泡沫外 , 其他都萧条了 。
日本政府意识事态严重性 , 狠下心接连加息收紧政策 , 直接刺破了房产泡沫 。
地价瞬间暴跌 , 原来标价1亿日元的房子一夜跌到4500万 , 那些妄想通过房子变成富人的民众梦想破灭 , 高昂的放贷让他们生活陷入困顿 , 有人绝望之下跳楼自杀 。
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 , 日本国民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 劳动力失业、实业凋敝、消费低迷……日本年轻人成了低欲望的宅家啃老一族 , 死气沉沉 。
后来 , 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被称为日本“消失的十年”、“倒退的十年” , 如今再提起依然令人不寒而栗 。

看似战无不败的美利坚帝国就是常胜将军吗 , 未必 , 日本房地产泡沫后没过几年 , 一场更大的危机在美国萌芽 。
2.美利坚三美同台割韭菜
提起美国的房地产 , “三美”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 他们就是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 。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 罗斯福政府建立了房利美 , 主要业务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保证民众有房住 。
随着时间推移 , 房利美不断发展壮大也时刻寻求创新 , 便在60年代将一些传统的房贷业务比如为退伍军人、农民提供政府担保贷款等划分出去 , 由此诞生了吉利美 。
到70年代 , 为了防止房利美对市场的垄断 , 政府又建立了房地美 。 至此 , 三美形成 。 虽然名字不同 , 但基本功能都是作为商业银行、地产开发商、普通购房者之间的桥梁 , 发放贷款 。

接下来 , 三美上演了一场割韭菜的大戏 。
自从前文提到的《广场协议》签署后 , 日本遭了殃 , 美国在科技兴国道路上一路小跑轻松愉快 , 股市飞涨 。 投资者们信心百倍 , 满面红光 。
好景不长 , 2000年发生了互联网泡沫爆炸 , 美股接着狂跌 , 泡沫吹大的经济这就现出了原形 , 布什政府到了民怨沸腾的地步 。
怎么平息众怒呢 , 美国的一贯做法是找个好欺负能源又丰富的小国家发动一场战争 , 转移矛盾 。 矛盾转移了 , 可怎么提振美国经济呢 , 小布什政府想到了房地产行业 , 三美很快谋划出一个“居者有其屋”的计划 。
简而言之 , 就是我们的国民必须要改善生活 , 没有房子的买房子 , 住小房子的换大房子的 , 住大房子的换别墅 , 只有一套房子的升级买两套 , 同时为民众提供低息贷款 , 你只要买愿意买房子就不用担心没钱付款 。

在政府的号召下 , 各大商业银行和地产商使尽浑身解数煽动买房 , “买房子是最好的投资!”、“成功人士至少拥有两套房!”、“房子是你留给后代最好的资产!” , “零首付拎包即可入住的豪华住宅”……
银行、地产商加上媒体共同造势 , 担保贷款的三美齐心协力提供政策支持 , 普通人哪能受得了这种蛊惑 , 蜂拥而至都去买房 。
买房子的人中 , 有体面高管、手有闲钱的经商者还有普通工人、甚至无业游民 , 金融机构便把这些人分了类 , 他们的贷款分别是优质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