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315倒计时响起:溜溜梅变溜溜“霉”?曾因食品安全被罚( 二 )


暂且不说果冻行业早已是夕阳行业 , 在主流的休闲零食市场中 , 果冻品类已经不是各家竞争的主阵地 , 此外 , 溜溜梅进军这一赛道 , 依然离不开“青梅”基因 。
事实上 , 无论如何营销宣传 , 所谓“梅冻”或许是新瓶旧酒 , 无论是果干还是果冻 , 喜欢青梅的总是那一群人 , 消费人群没有大规模拓展 , 溜溜梅未来的增长前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
品牌惯性难以释然 , 溜溜梅“钱途”堪忧?
“没事就吃溜溜梅” 。 2013年溜溜梅选择杨幂作为代言人是其崛起伊始 , 洗脑广告的营销成功使得一夜之间溜溜梅的品牌传遍大江南北 , 由此 , 凡言梅类食品必有溜溜梅一席 。
2019年也许是为了巩固自身的营销成果以及为冲刺IPO做作准备 , 溜溜梅与分众传媒达成合作 , 溜溜梅还曾于进入前阵子因税务问题被封杀的“带货女王”薇娅 。
也许是因为对后续的增长缺乏信心 , 2021年溜溜梅与肖战签约为果类产品做代言 , 似乎想要通过“饭圈经济”实现阶段性增长 。
肖战代言消息一出 , 溜溜梅就在短短一小时内卖出了1000万元的销售额 , 有统计数据显示 , 单是肖战同款礼盒销售额就到了996万元 。
消费品牌依赖“饭圈经济”很难实现持续增长 , 一方面 , 签约流量明星花费不菲 , 流量获取成本并不低 , 另一方面 , 长期来看 , 随着饭圈整顿政策出台 , 饭圈的生意似乎越来越难做了 。
透过本质来看 , 溜溜梅的困局是品牌的惯性使然 。 成也营销败也营销可能是溜溜梅最真实的注解 。
直白地讲 , 溜溜梅洗脑式营销虽然获得了短线流量的涌入 , 但营销投入并没有换来实质的品牌壁垒 。
消费品牌最值钱的不是产品 , 而是品牌本身的含金量 。
拿大家都认可的饮料品牌可口可乐来说 , 可口可乐并没有在获取短线流量上投入更多资源 , 相比一时的销量 , 可口可乐的策略是更注重品牌价值的建设 。
之所以说溜溜梅并没建立起真正的品牌壁垒 , 是因为消费品牌真正的品牌壁垒是不需要依赖流量 。
消费品牌缺乏品牌壁垒 , 体现在市场份额上 , 就是CR3值的下降 , 以溜溜梅主打的梅类制品赛道来说 , 从CR3从40%左右一路下降 。 换言之 , 即便是对同类的梅类休闲食品 , 溜溜梅也没有足够的优势 。
【品类|315倒计时响起:溜溜梅变溜溜“霉”?曾因食品安全被罚】对消费品牌来说 , 品牌力不够强势的结果可能就是盈利能力不足 。
从此前溜溜梅的招股书来看 , 2016~2018年 , 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04亿、8.47亿和8.7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约为0.81亿、0.6亿元和0.56亿元 。 上市前 , 溜溜梅的盈利增长是难题 。
事实上 , 面对休闲零食品牌在资本市场的竞争 , 溜溜梅可能也处于下风 。
一方面 , 高端零食“三巨头”已经先后登陆资本市场 , 而2019年上市未果之后 , 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园的百亿“愿景”尚未实现 。
这可能意味着溜溜梅以后即便能够把规模做起来 , 也要面对更残酷的市场竞争 。
另一方面 , 无论是融资能力还是产品战略规划能力溜溜梅都似乎有落后的迹象 。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上 , 虽然休闲零食这个万亿前景赛道有增长潜力 , 但更多的是聚焦在坚果、巧克力等新兴细分品类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在青梅制品之外溜溜梅仅拿出一个果冻市场的“答卷” , 这可能也很难让投资人满意 。
换言之 , 即便未来拓展果冻细分市场有所成效 , 可能仍然不足以支撑溜溜果园的上市梦 。 由此可见 , 溜溜梅的品类拓展之路依旧漫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