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工人|早餐摊消失后,我再也没喝过用碗盛的豆浆( 二 )
“那时候 , 我老跟人拼桌吃包子 , 街头早摊就很有生活的感觉 , 很中国 。 但现在 , 北京找不到这种形式了 。 ”在北京生活了19年的菊地说 。
文章图片
上个世纪纪录片中的中国早餐铺
我一直以为这种街头小摊永远都在 , 这种笃定 , 并非出于人们对“地摊儿烟火气”浪漫诗意的信心 , 而是来自于一种习惯 。
直到有一天 , 我走出门 , 想去摊上吃新鲜早点的时候:才发现 , 那些在街头的美味早餐摊 , 没了 , 消失了 。
这种感受也来自我的同事小刘 , 在三里屯上班时为了吃上一份鸡蛋灌饼 , 甚至要骑车绕到簋街胡同里才能找到 。
文章图片
在网上有很多人都非常怀念街边早餐摊
街头早点摊是在改革开放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开始兴盛的 , 解决了很多失业职工的就业问题 , 但到了90年代 , 大量无照经营的食安问题、路边摊占道、乱丢垃圾之类的问题 , 就成了市政管理的问题之一 。
尤其是食安问题 , 最为严重 。 当时北京晚报采访人员暗访公主坟街边早餐摊 , 发现摊主把食客用过的碗都堆在一起 , 拿水泡一下就接着用 , 当被人质疑这么做不卫生的时候 , 人就头一歪:“人嘴又不是猪嘴 , 有啥可脏的嘞 。 ”
文章图片
那时 , 有很多下岗工人以下岗牌为商标出门摆摊 , 算是时代一景 。
在种种问题下 , 地方政府对这种沿街摆摊的游击队重拳出击:早餐摊开始离开街道 , 不得不付出高额房租进入街头店面进行经营 。
以北京朝阳区为例 , 一家4平米左右的店铺租金超过1万元 。 这对于本就利润极低、赚辛苦钱的早餐从业者来说 , 相当于提高了准入门槛 , 劝退了一批人;同时也拉低了早餐摊的能见度 。
文章图片
在清退街头早点摊的同时 , 为了不影响市民早餐 , 很多地方都推出了“早餐工程” 。 2002年 , 北京也在全市人流量大的地方 , 都布置了早餐车和早餐亭 , 贩售放心早餐 。
推广早餐车的工程 , 源于上世纪70年代 。 那时好多城市吃早点非常之难 , 人们要吃顿早饭要拿号等上半个小时 , 有的人等不及 , 只好饿着肚子去上班 。
为此 , 1978年9月 , 天津市决定通过建立早餐车和早餐亭缓解早餐难的问题 , 《人民日报》在当年9月3日还特别报道了此事:
“天津市改进早点供应的办法是:在街头增加流动售货车 , 增设售货摊 。 ”
文章图片
《人民日报》1978年9月3日头版
早餐车贩售的早餐 , 尽管方便 , 但在21世纪早餐原教旨主义者看来 , 算不得是真正早餐 , 这只能算是粗糙的维生能量包 。
他们接受不了塑料杯装的豆腐脑 , 也厌恶那些没有灵魂的速冻包子和工业烤肠 , 还觉得煎饼缺乏街边小摊的灵魂 , 太过糊弄 。
文章图片
而在另一方面 , 早餐的低利润(毛利在20%-30%左右)和高额的人工投入 , 也让早餐车工程不那么顺心 , 当年5家竞标北京早餐工程成功的公司里 , 头年就有一家公司宣布退出 。
因此 , 如果你在上班路上细心观察生活 , 就会在街边发现很多漆面斑驳的早餐车 。
推荐阅读
- 凉水|马上开学,给孩子做这道早餐,入锅一烙鲜美又松软,6分钟出锅
- 莲藕|秋冬季,用它做早餐最香,比萝卜营养比山药清脆,尤其女人要多吃
- 做法|教你做冷冻包子,不发面,不解冻,香软蓬松又筋道,早餐必备
- 白玉|冬天,用它当早餐比面条简单,鲜香滑嫩,营养全面,6分钟出锅
- 补充|搅一搅、烙一烙,10分钟就好的早餐饼,有菜有蛋,营养全面又松软
- 蔬菜|家常美食菜:3分钟做好早餐饼,3个土豆1个鸡蛋,孩子都停不了口
- 水发|不用久等,早餐就能吃上鲜虾面,我家每周吃5次,比做泡面还简单
- 做法|4月,做给孩子吃这早餐,营养美味又解饿,3分钟出锅,家人都说好
- 做法|2个鸡蛋1棵小葱,这样做早餐6分钟就能做一锅,营养好吃又简单!
- 杨进刚|有脂肪肝,更得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