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食味印象:卤煮火烧中的水土天地

美食|食味印象:卤煮火烧中的水土天地
文章图片

在北京 , 汇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 鲁、苏、粤、川、闽、浙、湘、徽八大菜系各有特色 。 但如果说是民间的小吃 , 那卤煮火烧作为最地道的京味美食 , 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
据说 , 卤煮火烧起源一道宫廷美食“苏造肉” 。 相传 , 乾隆南巡 , 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的陈元龙家 。 陈府见圣上亲临 , 不敢怠慢 , 便请家厨张东官烹制几道最拿手的菜肴献上 , 其中就有这道苏造肉 。
苏造肉是用五花肉加上丁香、桂皮、甘草等多种多种香料烹制而成的 , 按照四季不同 , 进行了不同配比 。 乾隆吃后 , 只觉得汤醇肉烂 , 肥而不腻 , 赞不绝口 。 因其张东官为苏州人 , 所以这道菜也就被称为苏造汤 , 或是苏造肉了 。
苏造肉传入京城后 , 也迅速在民间流行开来 , 但是由于当时贫苦百姓居多 , 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 , 不是普通人可以享用的 。 这时 , 有位买苏造肉的商贩陈兆恩就琢磨 , 用价格更加低廉的下水来代替价格昂贵的五花肉 , 再配以干豆腐和戗面火烧 , 这样可以做出价格便宜的苏造汤 , 可以让平常百姓也吃得起 。 结果 , 改良后的苏造汤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平民的追捧 。
美食|食味印象:卤煮火烧中的水土天地
文章图片

那些卖卤煮的商家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席棚里支上一口大锅 , 放入熬好浓稠的老汤 , 再将心、肝、肠、肺炖煮在一起 。 要是有客人来 , 就将其从锅里捞出 , 切成小块 , 浇上原汤 , 放好佐料 。
那些串巷摆摊、卖艺杂耍、扛大包拉洋车的“苦力”们 , 饿极了 , 来上一碗填饱肚子 。 这些东西虽上不了大雅之堂 , 确实“苦人”嘴里最好的嚼头 , 有粮有肉 , 有稀有干 , 荤素搭配 , 又是热乎乎的一大碗 。
如今北京的卤煮都已经搬进了干净的小店里 , 北京的爷们也都从苦力中脱了身 , 但对于这刻进骨子里的深沉味道依然念念难以忘怀 , 仿佛吃上一碗卤煮就能纪念前辈人困苦的日子了 。
卤煮一般从清早就已经开始制作了 , 到了中午快要吃饭的时间基本上就已经到了软烂入味的境界 。 北京人吃卤煮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 戗面的火烧 , 高火一煮 , 火烧松而不散 , 浸满了汤汁 , 味道鲜美有嚼头 , 切成井字刀 。 干豆腐切成三角块 , 小肠肺头等下水切成小块 , 扑进大海碗里 , 再用老汤一浇 , 配上韭菜花 , 辣椒油 , 豆腐乳、蒜泥等佐料 。 热气腾腾的上了桌 , 豆腐火烧浸满了高汤 , 火烧软而不碎 , 入口醇厚 , 味道鲜美 , 肥而不腻 , 让人回味无穷 。
老一代的规矩 , 是要在每一份的卤煮里放一块切好的五花肉 。 因此 , 也算是品尝了皇上当年才能吃到的美食 。
一碗卤煮 , 撑起了北京爷们儿的脊梁骨 。 老北京人豁达而又知礼 , 随和而又谦逊 , 就像这卤煮一般 , 蕴含着北京人性格里的“包容” 。
吃 , 一直是中华民族最放在心上的事情 。 老话讲 , 民以食为天 。 这卤煮便就是那劳苦大众辛勤汗水的结晶 , 谁还敢说这味道腥臭 , 那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味儿 , 也成了依赖 。
【美食|食味印象:卤煮火烧中的水土天地】美食|食味印象:卤煮火烧中的水土天地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